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BD SPORTS > 半岛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解读半岛

  半岛官网编者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南》回顾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信息产业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本期开始,本报陆续刊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对《指南》的解读。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2016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部署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为落实相关战略,《指南》立足于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以系统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为手段,以加快新一代技术与制造业更深更广融合为目标,以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为重点,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方向。主要包括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突破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推进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建设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工业软件普及应用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半岛。这也是新时期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将推动“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运行。

  首先半岛,推动“互联网+”能够保障经济增速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半岛半岛。中高速经济增长更需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以提振经济,弥补其他领域过快下滑所导致的经济急剧减速。近年来,以“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带来的产出增长贡献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其年均增速维持在17个百分点左右,是GDP增速的近两倍。其次,推动“互联网+”能够优化经济结构稳定发展前景。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阵痛期”,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整就将阻碍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环节。一方面,推动“互联网+”能够形成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网络技术成本较低并且相对成本迅速下降,长期内具有几乎无限的供应能力,并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将大幅度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大数据为例,其本质是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发现隐藏的知识和规律,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开辟了新的空间。再次,推动“互联网+”能够激发创业热情,拓展就业模式。“互联网+”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崭新创业和就业活力。“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超级细分工的基础,使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和时空距离的极大压缩,超级细分工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更加彰显了劳动者的自主性,并带来经济组织和形态的深刻变化。大规模定制的新生产方式使得拥有特殊技能的个人制造者能够与大型工厂相对平等竞争。众包、众创、众筹等方式为大众提供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全日制、集中式向分散式的创业形态转变,将创业主体从企业延伸至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可以成为现实。

  为有效发挥“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指南》提出了五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利用“互联网+”持续推动创业创新。夯实支撑创新创业的信息通信产业基础,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消费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二是加快“互联网+”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等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领核心技术产品的体系化创新和应用。三是推动互联网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推进互联网与金融、商务、物流等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分享经济,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服务模式和新业态。四是以“互联网+”提升益民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促进益民服务和政府服务发展,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半岛,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推动各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面向农业、工业、能源、交通等行业发展需求,推动一批面向关键系统智能化协同的行业平台、设备、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发展体系开放、扩展性强、安全可靠的行业应用,健全产业生态链,提高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跃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由大变强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是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信息经济新业态。“十二五”期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安全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带动产业不断升级优化。系统集成企业向咨询设计、运行维护等价值链高端业务升级、变大变强,从项目驱动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向服务标准化、产品化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二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十二五”期间,软件工具、智能终端和移动智能设备日趋成熟与完善。互联网平台推动服务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三是服务转型升级加快,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层出不穷,各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服务的要求逐渐从产品层面提升到业务层面,逐渐推动技术导向的信息技术服务向业务导向的全流程服务转型,推动服务模式由被动响应式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式服务。

  《指南》提出“十三五”时期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三方面任务。首先,积极营造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调整和完善贴近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的产业政策,把产业战略、技术发展战略、应用战略和国家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的一部分,以应用为核心促进产业发展,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营造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规范指导行业市场秩序推进,实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五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快服务标准化和产品化。其次,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落实《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联合,研究制定制造业领域的智能检测、远程诊断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支撑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制定基于智能产品的在线服务标准。依托行业中介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研发标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指南。结合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标准化需求,推动标准在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培育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再次,加快突破关键技术。针对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提前布局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