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BD SPORTS > 半岛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专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半岛2021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236万亿元

  半岛官网央广网北京2月11日消息(记者 马可佳) 近日,央广网记者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了解到,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85亿元,同比增长14.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236279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软件业收入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速9.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月11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接受央广网书面采访,就行业经济发展前景、如何解决“卡脖子”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央广网: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整体发展的情况如何?能否按细分行业介绍一下。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1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织影响的复杂外部环境,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砥砺攻坚、奋发作为,实现了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从规模和增速来看,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85亿元,同比增长14.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半岛,同比增长17.7%。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236279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软件业收入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速9.5个百分点。

  从产业投资来看,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2.3%,增速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1.0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两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领域投资活跃,实现半导体器件设备、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投资额的大幅增长半岛。

  从对外贸易来看,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外贸进出口双双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全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7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增速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进口837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从技术创新和支撑带动来看,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在量子计算、高端芯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基础操作系统、卫星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基于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电子信息行业不断为其他产业“赋能”,已成为融合发展的“润滑剂”“加速器”,在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态势分化较为明显。2021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主要细分领域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上游基础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2.4%、光伏电池产量增长42.1%、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3.3%、光缆产量增长11.6%。另一方面,终端消费类产品和通信系统设备,产量增势缓慢或同比下降,如手机产量小幅增长7.0%、彩电产量同比下降3.6%、程控交换机产量下降2.0%、移动通信基站产量下降39.4%。

  二是新兴热点领域加速成长。集成电路领域,尽管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依然明显,但是面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换挡期和产业链重组机遇期,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增长18%左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新型显示领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产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加速改善,国内上游企业逐渐壮大,部分核心装备实现零的突破,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提升。光伏领域,2021年,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全年,我国多晶硅和光伏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6.9%和42.1%;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此外,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在技术、政策和市场多重因素驱动下,均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央广网:目前行业有哪些特点?预测一下,2022年,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利好?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电子信息行业发展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2022年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存在缺煤、缺电、缺芯、缺柜、缺工等问题;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从电子信息行业角度来说,除共性的宏观环境因素外,技术打压以及行业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备问题,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方向。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二是我国坚定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将为2022年的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三是我国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以及较多的政策工具将有力防范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从电子信息行业角度来看,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新基建发展,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列为重点方向,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规划,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下游应用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预计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出口也将保持正增长。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电子信息是典型的全球化、技术密集型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仍有很多短板和缺失,也就是所谓的“卡脖子”环节。例如,在高端芯片、基础材料、核心软件等领域,我国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目前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虽然目前各大主要品类的半导体材料领域均有国内企业涉足,但整体对外依存度仍在60%以上,特别是大硅片、高端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在工业软件方面,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当前工业软件渗透率不足10%,工业软件发展现状可以概况为“工程软件弱”+“高端软件少”,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从影响来看,以中美科技为例,近年来,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内容从单点对高科技企业的封锁制裁,扩大到涵盖技术管控、交流阻断、人才封锁等多手段组合,且在政策设计上越来越精准。目的在于阻断中国高科技尤其是前沿科技的研发根基、成长空间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给中国高科技发展及高科技企业发展不同程度遭遇困难与障碍。但是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的策略,同时也倒逼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自2016年美对中方进行科技打压以来,我国部分高科技领域发展更为迅速,对美技术依赖程度不断下降。展望下一阶段,要认清形势,必须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之上。

  正是由于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复杂形势,近年来,在电子信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国产传感器、无线通讯芯片以及部分应用软件等有明显的突破。如国产办公软件,在国务院组织机构中的覆盖率超过95%,在商业银行的覆盖率超过90%;在数据库方面,武汉达梦的产品系列已广泛应用于公安、航空、金融、电力、电子政务等领域;在操作系统和云计算方面,麒麟信安的云桌面系统在国防和电力调度领域推进部署。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新动能加速形成,但受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芯片持续短缺以及基数较高等因素叠加影响,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下一阶段,为应对科技打压并取得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以保障行业平稳运行。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以畅通经济循环为重点,加大力度打造和完善供应链体系。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基础软件等“五基”领域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补齐国内产业链循环中的短板,实现产业链循环畅通。二是在市场应用中不断完善自主可控技术。用好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我国能够定义产品和标准的市场优势,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强制性标准等政策工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制度,扩大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三是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开拓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渠道,应对美国强制与中方进行科技脱钩。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利用开源创新等方式,不断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渠道,以打破对美过度依赖的“单一来源”困局。四是着眼长远全面布局基础研究,增强科技发展后劲。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中国与美国之间科技发展差距说到底是基础研究上的差距。因此,应对美对华科技脱钩,在注意“抓关键、补短板、保急需”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全面布局基础研究及打基础工作。

  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数字技术并未均匀渗透进生产、制造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这是我国实体经济未来重要的增长点。要提高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加强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应用,通过创新升级进一步带动实体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流程可视化、服务便捷化,促进跨界融合的供应链生态的形成。建议加大5G半岛、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应做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一拥而上造成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同时,支持家电等重点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加大线上消费模式推广力度,进一步挖掘三四线城市、乡村地区消费潜力。

  从国家层面加强基础创新研究、通用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与城市群、都市圈规划进行统筹布局,指导地方政府从当地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比较优势出发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尽可能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建议强化政策、资金、机构、人才、设施等聚集效应,提升集中创新能力;对一些风险大、投入高的研发项目,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资源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半岛,培育、激励、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材料和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深化军民合作,力争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受关注度高的情况,建议地方政府部门改变传统的“兼收并蓄”招商策略,彻底告别“捡到篮子就是菜”的观念。转为更加注重“链式招商”半岛,有针对性地“有链强链”“无链建链”“短链延链”。地方政府应依托龙头企业、平台企业,与之密切合作,围绕其生产配套需求,共同吸引相关企业入驻,以产生集聚效应和链式效应。建议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更加符合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的政策措施,在企业层面上,重点支持大型平台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方向上,可以重点考虑上面建议中提到的完善提升供应链、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以及链式招商布局等几个主要方面。

  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未来产业发展环境和任务,协会将发挥的作用和重点工作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和平台作用,继续做好行业协调、行业合作、行业服务和行业支撑工作,打通新型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研究供应链的结构性问题,有序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加强重大问题跟踪研究,助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联合会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而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三,提升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能力、水平和质量,以需求为导向、市场为准则、质量为标杆、满意为尺度,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升服务水平,重在保障服务质量。

  第四,促进国际多元化合作。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要持续跟踪“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指导,科学应对经贸摩擦。开展更多的国际化交流项目,不断提升行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2月11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接受央广网书面采访,就行业经济发展前景、如何解决“卡脖子”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