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BD SPORTS > 半岛新闻中心 > 媒体通稿

半岛官网五问:企业创新主体如何做实

  半岛官网“不经黑夜,不到黎明。”时隔多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销量前三中,终于再见“华为”。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预测报告,华为依靠Mate 60系列强势回归,达到5%的高端市场占有率,创下近年来的新纪录。

  顶着压力,华为始终坚信创新的力量,每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鸿蒙生态设备已经增长至8亿台,将打开万亿产业新蓝海。”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余承东说,今年华为将推出一系列引领性、创新性和颠覆性的产品。

  在广东,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力军: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的“企业创新”指标连续7年领跑全国。

  如何进一步做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如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道“必答题”。

  “最强的研发团队,才能打造最强的智能驾驶。”1月16日举行的比亚迪梦想日活动上,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揭晓了比亚迪众多全球首创的“答案”:拥有9万余名工程师,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汽车企业。

  当天,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亮相——可以让汽车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半岛官网、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王传福还宣布了新计划:“未来比亚迪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带来更多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加速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20多年来,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也让董事长王来春深刻感受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近几年,尽管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我们还是加大研发力度,累计研发投入达208亿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唯有重视创新,才能在核心技术面前掌握主动权,企业未来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更踏实。”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王来春坚定表示,未来20年立讯精密将着力推动30%的产品进入全球行业领域的无人区,努力成为世界同行业的开拓者。

  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协同、具有更为持久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快速的产品转化能力,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特点。放眼全省,广东正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它们犹如“大象起舞”,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释放创新主体动能。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R&D)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且还在不断上升。在国际技术转让市场,世界500强占有六成以上份额。全球每年产生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中,七成以上为世界500强所拥有。

  与“大而强”企业齐头并进的,是一群“小而专”的创新者——它们在细分领域的“独门绝技”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开发的个性化基因载体定制平台,客户可以直接设计构建自己的基因载体。”在位于广州黄埔的实验室内,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舟生物首席科学家蓝田介绍说,“这是研究各种基因药物和生物制药的关键一环。”基因药物产业处于萌芽期,发展潜力巨大。“基因递送服务位于这个产业链的中上游,如果能把基因递送做大做全,就能起到补链强链的作用。”蓝田认为,中国十分有望在基因药物行业里成长出全球领军企业。

  “顶天立地”的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目前,广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半岛官网,跃居全国第一;到2027年,将累计培育超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万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15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近年来,广东建立了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大而强”和“小而专”并肩而行。

  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7.5万家,连续8年全国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五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5.8%、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18.5%、在全省新上市A股上市企业中占比超80%、制造业企业占比超70%,成为支撑制造业当家的“主力军”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在“千军万马齐创新”的浪潮下,广东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迸发澎湃发展新活力。

  坐落于广州番禺汽车城的广汽埃安,去年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同一个园区内,还云集了中航光电、爱信变速器、立德科电驱等大批中小型汽配企业,共同建立了广州“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关系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密。彼此开始共享信息,共同开发新产品。”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这样描述当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广汽埃安投资超过200亿元成立能源科技、锐湃动力以及因湃电池公司,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配套发展。整个广汽集团也已与腾讯、华为和小马智行等大湾区科技公司建立了跨界战略合作关系。

  头雁引领下,广东企业正集聚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打通从源头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链条,推动产学研融合。

  “2024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巨的战斗。”开年之初,余承东在内部信中强调,要构建强大的鸿蒙生态,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开启终端未来大发展的新十年。

  这场“十年之约”中,华为并不孤独前行。近日,“鸿蒙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基座与产业应用”获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半岛官网,该项目由华为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同时积极融入制造业创新体系,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

  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总经理樊晓兵介绍,这里依托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主攻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工艺、5G中高频核心器件、面向射频前端的硅基毫米波集成芯片等研发方向。

  “大企业的技术在行业里具有引领作用,小企业了解行业趋势后,才能更好地规划研发计划。我们帮助小企业成长,帮助一些大企业在特定领域解决技术难题。”樊晓兵介绍,创新中心通过联盟的方式,帮助企业对接市场资源和研发资源半岛官网,推动众多小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半岛官网。

  目前,广东已获批组建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一个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正逐步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产业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集成突破”。

  除了大力整合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外,广东还大力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整合内外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不久前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披着冬日的晚霞,一辆L4级自动驾驶小巴行驶在拉斯维加斯街头,吸引了沿途路人的目光,这辆特殊的小巴就来自文远知行。

  这家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的技术中心,于2023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布局较早,在产业政策、道路开放、场景应用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文远知行副总经理黄烨华表示。

  通过龙头引领“链式”创新,广东正推动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积极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创新对一个企业特别重要,但是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需要较大的财力和时间投入。”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创新可能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在美的集团位于佛山顺德的厨热事业部电子工厂,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抓”起一个个电路板,进行系列测试后,再“放”回。这道看起来简单的工序,实则是行业首创。

  一个个忙碌的机器人,都来自季华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元学习”算法及多维度多模态智能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让机器人有了“聪明的大脑”和“明亮的眼睛”。

  “我们以订单式研发及投放式创新助力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于美的工厂的“AI自编程快速部署机器人”项目,可以将多种产品之间的换线小时以内。

  在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看来,科技创新平台与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深入产业、走进企业,以“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目前,广东共建成10家省实验室、25个法人实体,在体系设计上贯穿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充分整合,既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也能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强劲动力。

  走进潮州三环与广东省能源集团合作开展的“210kW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场地,风机、逆变器、电堆、换热器、控制器等在蓝色箱柜中运转,不同颜色的管道分别把燃气和水通入其中,再经过高温化学反应进行发电。

  “这一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研发贯穿了全技术链条,成功创新了我国首台套百千瓦级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示范应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潮州三环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自豪地说。

  近年来,SOFC发电技术相继进入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和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范围。上述项目,正是粤企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典型案例。

  为促进企业创新蔚然成风,广东探索采用“业主制”“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领衔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超过九成。

  通过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两者协同推进、“螺旋式上升”,广东不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兴产业新动能、开辟未来产业新领域,加快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广东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支撑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产业研究员席凯伦这样总结道。

  席凯伦认为,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广东制造业企业在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广东工业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方面,与江苏、浙江仍有一定差距,研发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制造业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企业在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仍需加强。“虽然广东在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上整体处于第一梯队,但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仍不够灵活,在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创新服务、解决共性难题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席凯伦说。

  在孵化器平台建设方面,广东总体呈现“量多质低”的特点,“技术育成孵化载体功能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促进成果转化力度有待提升。”席凯伦表示,创新链上的政产学研用金服等主体也缺乏有效融合和深度对接,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为此,席凯伦建议,以制度的完善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企业创新为目标,优化各类支持政策和规章法规,“力争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建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及知识产权等方面逐年实现全覆盖”。

  为推动在企业布局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席凯伦建议,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强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类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运用市场化方式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

  如何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席凯伦建议,政府积极发布技术攻关需求榜单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榜单,鼓励支持企业承担更多的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优化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产业与区域布局、提升培育质量。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中试是关键环节,它是指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科技成果中试与制造业发展不协调、自主可控能力不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席凯伦说。

  席凯伦还建议,大力支持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制造业重要领域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向更多企业开放共享。此外,还要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加大投入科技创新领域,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