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BD SPORTS > 半岛新闻中心 > 媒体通稿

蓝皮书称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以数字司法实现数字正义BOB·半岛

  半岛官网“以数字司法实现数字正义,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法院审判的公正和效率。”5月16日,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学峰教授如是说。

  会上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BOB·半岛,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给改革创新“赋能”、为公平正义“提速”BOB·半岛。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台、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规查询、公文生成及纠错、笔录精简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完成11项人工智能基础能力集成管理,在办案系统、统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线语音识别、离线转写、文本翻译、图文识别等工具;完成知识库统一框架和门户建设,实现不同厂商191项已有知识的100%集成和可视化。

  我国诉讼服务信息化也取得新进展。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着力推进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数字法院大脑建设,全国法院“一张网”体系全面铺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栗燕杰称,我国诉讼服务信息化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诉讼服务信息化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核心应用迈向成熟高效,应用场景拓展更加丰富,受众广泛使用发挥实效。

  信息化是纾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需要。蓝皮书指出,2023年,全国法院执结执行案件976万件,同比增长6.4%。同年,全国法院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长12%。

  司法大数据发展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之一。蓝皮书指出,在技术部门和审执业务部门配合下,司法大数据应用价值全面释放。

  以广东黄埔法院为例,其从3万多件司法案件中抓取、提炼相关信息点,建立司法数据分析模型,绘制覆盖全区17个街镇矛盾纠纷的“法治地图”,打造实证分析平台。平台运行产生的分析报告为全区各街镇矛盾纠纷状况提供“全景视图”和“精准画像”,发挥了司法大数据社会发展“晴雨表”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到,法院信息化建设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系统集约化程度仍需提升,系统稳定性有待改善;统一规划标准过于关注共性,难以精准全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司法数据数量仍存短板,服务治理能力待提升,新技术应用具有两面性,安全性问题制约发展;信息化促进诉讼流程再造,但正当性制度支撑不足等。

  对此BOB·半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祎茗在介绍蓝皮书成果时指出,下一步,要加速全国法院“一张网”和数字法院建设,协调好功能集约与个性化的关系;要优化大数据质量,增强司法辅助社会“数字治理”能力;要妥善开发使用AI技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永无止境;要充分释放流程变化BOB·半岛,提升信息化诉讼程序制度位阶。

  针对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存在的瓶颈BOB·半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副主任王小梅提到,下一步,要以务实态度修复和优化信息系统,匹配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的制度政策,培育数字化思维,减少人工路径依赖。

  周学峰建议法院充分利用司法大数据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推进司法实证研究。司法大数据不仅可以服务于法院审判,还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一部分数据,为法学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进一步提高我国司法透明度和司法公正水平。

  “法院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周学峰强调。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