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 警惕聚集性感染!事关全员核酸检测国家再出新规
半岛官网国家卫健委通报,8月10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3例(江苏54例,湖北14例,河南7例,湖南5例,云南2例,北京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例(湖北5例,河南2例)半岛。
其中,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4例,均为扬州市报告,湖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例,荆门市7例,武汉市3例,黄冈市3例,鄂州市1例。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居民组织动员底数不清;样本送检不及时;人、车数量不足,导致样本积压或实验室等待时间过长;检测结果上传、信息流转慢,几天拿不到检测结果,从而拖延疫情研判时机的情况……《通知》中都有了明确要求。
“全员核酸检测”,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就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甚至逐渐成为发生确诊病例地的“标配”。
要防止病毒传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避免聚集。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检测,聚集就不可避免。
扬州市纪委监委7月29日通报称,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王强(8月1日确诊的新冠病例)密切接触的35人感染,35人均在7月29日晚到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或采样,或工作,感染者中已出现3代传播。
连日来,扬州检测点聚集性疫情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各地在全员核酸检测时警惕交叉感染风险。
就在事件发生后不久,湖南张家界一核酸检测点外,为保持安全距离,市民站在粉笔画的圆圈内排队,每个圆圈相隔一米。前一位市民核酸检测完成后,人们就依次移动到前一个圈内。网友表示,这是哪位“悟空”画的保护圈?
“目前已经做过7次核酸检测了。”南京的徐女士告诉健康县域传媒,南京全员核酸4轮了,个别地区已经到7次。7月12-17日,徐女士双飞出差5天半岛,因为有机场旅居史,她是需要格外被“关注”的群体。“做检测的时候现场秩序还可以,周围接受检测的人员心态也还算平稳。”
据《财经·大健康》统计,本轮疫情以来,仅19个启动全员检测及主城区全员检测的城市,所消耗的核酸检测费用就超过了19亿元,目前这些全员检测的费用由政府承担。那么问题来了,长期频繁的全员核酸检测政府能否承担起?
“全民核酸检测成为我国内防反弹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实际应对疾病时的一些困难。”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表示,下一阶段,可科学评估并适当缩小检测范围,针对有传播风险或传播风险较高的有限人群和社区进行精准检测和重复检测。
如何做到精准检测,《通知》要求: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相关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摸清待检测人员底数,做到不缺1户,不漏1人,并做好预约管理,确保全员核酸检测时没有漏采人员。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经济学专家罗五金指出,从经济学维度看,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实有一定经济代价,但如果不采用这种主动筛查的方式,万一疫情蔓延,造成生产生活停滞,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加难以估算。武汉采取了一定方式降低成本,比如对中风险地区以外的区域,采取“混检”技术。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广场上拿着大喇叭喊,通知我们去做核酸检测的:‘社区全体人员请注意,请您携带个人身份证到xx地接受核酸检测’。”一位曾经参与过全员核酸检测的张女士告诉健康县域传媒。
张女士说,在排队进场的过程中有志愿者为维护秩序,时不时地提醒大家间隔一米,但真正落实起来并没有那么严格,因为当时人太多了,间隔一米,估计要排出十几公里了半岛。“排队期间还有人组织秩序,进去后拿着身份证换了条形码后,作为第一次参与核酸检测的我来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核酸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快而准确,必须保证采、送、检一气呵成。”某县医院核酸检测机构负责人告诉健康县域传媒,技术能力指的都是单采单检量,1天1万的能力,意味着采用10混1的技术就是1天10万。
“目前在国内,一家县级医院的PCR实验室,达到1天1万左右检测能力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发生确诊病例需要做核酸检测的时候,需要省内乃至国内的医护资源支援。”上述负责人说到。
《健康县域传媒》注意到,此次《通知》强调:检测人数在500万以内的在2天内、检测人数大于500万的在3天内完成全员检测。
关于这个要求,早在今年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对核酸检测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即:常住人口500万以下的城市,通过统筹省内资源,具备在2天内完成全员检测的能力。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通过统筹省内资源和国家支持,具备在3—5天内完成全员检测的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要继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来应对疫情的散点暴发。”上述负责人告诉健康县域传媒,国家要求的2天500万,说的是10混1的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将10个被检者的咽拭子插到1个大管里,如果阳性结果,就先把上述10人分开隔离,然后分别采集,也就是1混1,找出阳性确诊病例。
“也就是说,5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单采单检的能力达到50万。”上述负责人认为,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低风险区以最快速度完成大范围普遍性采样,仅用以前十分之一的时间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通知》明确,检测人员充分掌握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开展采样、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果报告及时有效。
《通知》还提到,各地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相关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充分统筹各部门力量,发挥乡镇、社区管理作用。要加强采样现场的组织引导半岛,避免人群聚集,加强医疗废物清运,严格落实采样点感染防控各项要求,确保全员核酸检测时没有漏采人员,没有因现场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传播。同时,要建立健全采、送、检匹配机制,避免出现样本滞检或检测能力闲置。
除了要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通知》也明确了要强化核酸检测机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某县医院核酸检测机构负责人告诉健康县域传媒,室内质控是指每个实验室半岛、每批样本,都要做质量控制,加3个阴性样本,1个弱阳性样本做对照。室间质控(等同于室间质评),按规定或自愿,参加由国家、各省、各市临检中心发放的样本做实验对照,以检验各实验室的技术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员核酸检测已成为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幅提升群体采样的准确性和效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发布相关文件,强调要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通知》也指出,加强全员核酸检测信息系统能力建设,增强数据荷载能力,适时开展压力测试,注重信息衔接,将全员核酸检测所产生的个人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受检人员。尚未出现疫情的地方,要适时开展实战演练,在组织管理、指挥调度、采运检匹配、物资供应保障、信息化支撑等全方位进行磨合、检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优化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一旦出现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激活应急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