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文化育人实践半岛bob综合登入
半岛官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给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其影响的深度、力度和强度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半岛bob综合登入。
笔者认为,要推动文化育人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文化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高校肩负着传承创新文化、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习文化思想为指导,因势利导激活信息技术,优化赋能环境,着力让文化育人资源“精”起来,文化育人手段“新”起来,文化育人效果“强”起来,全方位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效能。
建强数字化平台,让文化育人资源“精”起来。文化育人资源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向数字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大大拓展了高校文化育人的边界半岛bob综合登入。依托信息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海量的古今中外文化资源以电子图书、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打破文化育人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资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汲取养分。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数字化记录和存档,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文化财富;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未来图书馆、数字艺术馆等虚拟平台,推进文化育人资源库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兼具政治性、教育性、专业性、趣味性、鉴赏力的微电影、短视频等高质量文化作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化、菜单式优质文化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教育平台,将主流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广大受众,展示高校文化积淀,讲好高校自身的故事半岛bob综合登入。善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对青年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动态式的综合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需求,个性化半岛bob综合登入、分众化地推送文化育人资源,做到精准滴灌、润物无声。
营造数字化场景,让文化育人手段“新”起来。传统的文化育人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半岛bob综合登入,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文化育人带来了全新的手段和方式,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带来无限可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文化育人变得更加立体、丰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文化意蕴。信息技术使在线教育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课程、远程讲座等方式,将文化育人的内容传递给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不仅满足学生的时间和地点需求,还能够提供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元宇宙构建的全景式交互空间,为学生带来沉浸体验,开放式场景生成能够给学生提供超越现实的想象力空间,场景中的数字交往则赋予了学生第一人称视角的在场感。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模拟环境、个性化学习路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化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信息化浪潮中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自主学习者。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创作工具,如数字绘画软件、影像剪辑工具等,自主创作表达其对文化的理解和衍生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数字社交空间中建立文化共同体,共同分享和交流文化体验。
融通数字化机理,让文化育人效果“强”起来。激活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持续提升文化育人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文化育人效率。在线教育、自主学习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文化信息能够实时更新,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获取最新的文化动态,保持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敏感性和时效性。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跨学科和跨界文化的交流。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文化特色;在线协作平台使得学生和专业人士可以跨越地理和学科界限进行合作,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项目、碰撞思维,并通过实时协作工具实现远程合作。另外,信息技术可以赋能文化育人评估和反馈机制。探索通过在线测验、数据分析等手段,生成可视化评价报告,全面、及时了解文化育人进展及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以大数据为牵引,强化过程评价,在文化育人评价过程中,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的功能,实现文化育人前、中、后全程监测,系统采集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水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实现个人提升文化涵养的目标。
【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号19ZDA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